世界變化快,「敏捷」成應變王道!

2018年4月,串流音樂品牌 Spotify 在紐約掛牌上市,這家瑞典公司在蘋果音樂服務強大威脅下,仍以其強勁的創新能力,在音樂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他們能快速創新能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必須歸功於他們用的是更快更輕的做事方式,江湖人稱「敏捷法」(Agile) 。

 

在過去,「敏捷法」多用於軟體開發,但由於競爭環境變化太快,許多公司發現「敏捷」更符合所需,不論是行銷、人資或財務皆可套用。

 

許多大公司都是以功能來區隔個別獨立營運的事業部,因此顧客需求常被打散到許多不同的單位執行,但這方法很有問題,不僅做事慢、團隊間也因缺乏溝通導致工作重複做,而且回應顧客需求的速度也很緩慢,例如產品部門從發想到成品出來,少說也要數個月、甚至2年以上,顧客喜好早就換了不知幾輪了

 

「敏捷法」一改傳統,把市場當球場,工作團隊當球隊,強調快速回應變化,透過跨功能、跨專業的團隊,快速透過市場回饋進行調整服務功能,讓團隊保持不斷前進的動能。而每日十五分鐘的站立會議,更是團隊一起腦力激盪的獨特畫面。

spo2

像目前 Spotify 裡就有100個敏捷團隊,不斷把新創意加入產品服務裡,例如為了讓使用者能更容易發掘自己喜愛的音樂,該團隊就用敏捷法連續測試,終於開發出「每周新發現」 (Discover Weekly) 這種顧客超喜愛的功能,也難怪 Spotify大受歡迎!

 

許多大型企業也開始看到敏捷法的好處,但大象想跳舞,得循序漸進。例如法國能源管理公司施耐德電機 (Schneider Electric)發現光是製造硬體不夠,軟體也要夠強,才不落伍,他們先讓軟體開發團隊採用敏捷法,開發出更多功能,其後讓硬體設計也跟進,整個公司效能大提升。

 

對於知識經濟時代的公司來說,問對問題,遠比提供該怎麼做的意見來的更有用,敏捷法把公司各個分立的部門變成協同合作的高戰力團隊,在快速變化的球場上,高層耳提面命的指點失效,團隊間的默契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關鍵!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