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IPO也搞「飢餓行銷」? 引發市場瘋狂競逐

455720268_wide-97e7994c2508e49be9dbd6bffc0c47016f35be9c-s5-c30 (1)
中國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日前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馬雲的盛名、加上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的經營成績,使其IPO一登場即造成市場搶購,股價一度逼近百元大關。

 

為什麼市場會如此激烈渴求阿里巴巴的股權?或許也和阿里巴巴的釋股政策有關。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目前在市場流通以供散戶搶購的股票數量,僅占IPO所售的10%左右。

 

而且在這10%裡面,還有 2/3 股權留給了阿里巴巴指定的員工、朋友以及家人。

 

也因此,真正在散戶裡流通的股權比例,只有整個 IPO所釋出的 4% 左右,約值10億美元。

 

如此稀少的比例,就有如中國小米機採用的「飢餓行銷」手法一般,引發市場熱切關注與競逐,隨著阿里巴巴開盤當天的價格持續走高,他們放棄了原先對於購入價格的定見,轉而敲下買單、瘋狂搶進。

 

對於這項繼Faceook上市後、再度轟動登場的旗艦級IPO大案,我們必須強調,資本市場任何事業的上市,其本質都是將原始股東的個別事業,變成可以讓大眾一起參與的公開事業。儘管是件轟動的事,但談不上是好事或壞事。

 

而更重要的是,IPO就像投石入水,剛開始必然漣漪很大、極熱門(若沒有做到,反而是發行券商的失職),要透過各種造勢、甚至「飢餓行銷」手法,拉抬行情。

 

然隨著時間推移,則會逐漸貼近其實質的生產力;故而投資大師巴菲特的啟蒙恩師,班哲明˙葛拉漢,就曾坦言他個人不碰剛發行上市的事業股權。

 

這是一場激情與實力的角力,而歷史總會不斷重演,過度的激情終將消退,屆時,事業的本質才會真正攤在眼前。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