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優公司被「沖」到,金融投機客大舉介入營運

FILE PHOTO - William Ackman (L), chief executive of Pershing Square Capital, speaks with David Weinreb, CEO of Howard Hughes Corp. on the floor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in New York, U.S. on November 10, 2015. REUTERS/Brendan McDermid/File Photo

這些年來,超低利率環境導致資本氾濫,金融界裡的許多對沖基金(hedge fund),挾帶大量的便宜資本,購買上市公司股權,所為何來?

 

場景來到2014年,對沖基金大佬比爾.艾克曼(Bill Ackman)以股東身分,盯上以生產「愛爾蘭肉毒桿菌」(Botox)聞名的藥廠愛力根(Allergan)。他以措辭強烈的語調,猛烈抨擊愛力根的董事會嚴重失職、辜負責任,因為他們「拒絕被Valeant藥廠以538億美元收購」。

業界普遍認為,538億美元的開價,對愛力根來說,其實並不算很有誠意的條件。而積極撮合雙方的艾克曼,其實本身也持有Valeant藥廠的股權,犧牲愛力根、成就Valeant,很難說他的意圖單純。

FILE PHOTO - William Ackman (L), chief executive of Pershing Square Capital, speaks with David Weinreb, CEO of Howard Hughes Corp. on the floor of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in New York, U.S. on November 10, 2015. REUTERS/Brendan McDermid/File Photo
對沖基金大佬比爾.艾克曼動作頻頻,亟欲透過實體事業擴張影響力。

無獨有偶,2017年,美國工業巨擘通用電氣(GE)擔任執行長長達17年的伊梅特(Jeff Immelt),也宣布即將退休。伊梅特長年推動集團「去金融化」,缺乏炒作題材,不若前任執行長傑克威爾許受華爾街認同;伊梅特宣布退休,據悉也有金融大亨佩爾茲(Nelson Peltz)穿梭運作的身影;伊梅特的繼任者也表明未來將著重各種併購題材,提升集團「成效」

 

此外,連食品業也難逃對沖基金的魔爪。對沖基金Third Point的創辦人洛伯,在2017年也砸了35億美元,入股全球食品龍頭雀巢(Nestle),擠身成為雀巢第六大股東。

 

這些對沖基金,投入鉅資,通常高舉「股東行動主義」的大旗,標榜自己是「維權股東」,他們此舉圖得究竟是這麼?「維權」是要維護誰的權益?

 

我們或許可以從投資雀巢的洛伯口中一席話,略見端倪,「像雀巢如此優質卻存在大量改進之處的公司實在太罕見了。儘管該公司在消費食品市場擁有最佳布局,但股價成長卻遜於歐美同業。」

 

那麼,又該怎麼做才能提升「公司股價」呢?

 

專精研究歐美公司治理實務的約瑟夫.鮑爾 (Joseph L. Bower) 等人就發現,這些維權股東通常入駐公司,通常有一些既定的「套路」來執行。

 

首先是要求公司展現對股東友善的資本配置。每年的股利配發政策,要令股東足夠滿意。

 

其次,高階主管薪酬要與股東利益一致。簡單來說,為了讓高階主管更專心「衝股價」,不如就以股票作為薪酬的一部分,激勵經理人。

 

第三,刪減高風險的研發活動。對於許多科技、醫療產業來說,研發費用居高不下,對於追求短期股價爆發的股東來說,自然是眼中釘。因為只要一刪減,提列的資本支出減少,股價自可飆高。

 

簡單來說,對沖基金介入公司、激勵短期股價的套路,就是提高股利、主管薪酬與股價連結、刪減研發費用。

 

這種作法,可能適得其反,對公司長遠經營帶來反效果。

 

對沖基金聲稱經理人「追求股價表現,就等於追求公司的最佳利益」。卻讓許多公司的財務長,傾向放棄投資可望長期獲利的計畫,好讓公司達成分析師的獲利預期,拉抬股價。

 

這種作法,會有很大的隱憂。因為一間公司的重大創新,往往需要長期持續的投資,才能達成。像是蘋果最新的iPhone A系列晶片,就花了八年研發時間才問世。

 

事實上,對沖基金把公司經理人當作代理其意志的「代理人理論」,有其根本缺失。根據統計,目前美國資本市場,平均股票持有時間約為7.3個月,所謂的「股東」,有時只是想要賺取差價的投機客,對公司的遠程經營,根本不在乎。許多對沖基金亦抱持類似想法,他們如同許多石化工業,大量擷取資源、傷害環境,對於長遠的資源護育並不在意。

 

再者,公司經理人並非專責滿足股東期望「代理人」,聲音大的股東或許有其私利考量公司經理人實際上是專職經營管理事業的「受託人」,其眼光應涵蓋所有利益關係人,包含社會面的關懷。

 

更嚴重的是,被價值掠奪的公司,已無心力投資於新的成長動能,並忽略外部環境變化,導致被新崛起的公司取代。

 

在文章一開頭,被對沖基金盯上的藥廠愛力根(Allergan),此事後來有了戲劇性的變化。

 

當初拒絕被Valeant藥廠收購,是因為Valeant藥廠開價太低,愛力根營運後來蒸蒸日上,醫藥巨擘輝瑞公司甚至願意出價1600 億美元併購,幾乎是當初Valeant開價的快3倍。

 

反觀Valeant的營運,卻因為請鬼拿藥單,被對沖基金介入太深,追求股價報酬率上過了頭,在藥品定價上太過離譜,被主管機構盯上,市值縮水九成以上,股價原本高達250美元,現在只在10元上下打轉;兩相對照,令人不勝唏噓。

圖片來源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