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大賣空>本尊Michael Burry警示指數型基金可能危險

一直以來,在媒體渲染下,許多人一想到要提升收入能力,直覺就是想到要做投資,但忙碌又沒時間,變通之道就是希望績效至少不要輸大盤,所以將資金投入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或 ETF 便成為相當方便的方法。

但,這作法真的萬無一失嗎?

隨著越來越多市場資金湧入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和 ETF ,這類產品的潛在風險也隨之引燃升高。

來自電影<大賣空>的本尊,Michael Burry近日即警示危險現象,指數型基金(index fund)極可能成為下一次金融風暴的導火線,許多資金龐大且大量的指數型基金連結S&P 500、Russell 2000等指數,但這些指數裡面卻也有為數不少的低交易量股票,例如Russell 2000裡就有將近一半、456檔成分股一天裡交易量不到100萬美元;

而S&P 500也不惶多讓,超過一半的成分股一天的交易量不到1.5億美元。越來越多指數型基金投入資金,勢必會配置到這些乏人交易的股票,未來一旦市場生變,投資人贖回資金,迫使指數型基金賣股變現,這些低交易量的股票很可能沒人有辦法接手,這會形成流動性風險(Liquidity Risk),越來越多身軀龐大的指數型基金投身擠在這些狹小壅擠的低成交量股票,一旦面臨市場變化要想奪門而出,恐怕更不容易,還可能把整棟建築物都撞毀。

從本質來看,指數型基金或ETF盛行,也是追求著眼於管理費低廉等「低成本」的心態,但一昧追求低成本的心態,如同一般大企業,想改善獲利狀況時,就會使出唯一、也是最後的絕招,即「削減成本」,這不但有損產出能力,最後連體質都被搞垮。再加上眾多流通性不足的股票參雜其中,很難維持流通順暢,這是大家在面對指數型基金這項工具時,不能不面對的潛在危險。

The Big Short’s Michael Burry Explains Why Index Funds Are Like Subprime CDOs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