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業外收益高有問題,但不是你想像的那種問題
「業外投資」是好還是壞? 是機會還是問題? 有蠻多人,尤其是投資評論者,說這裡面有問題。 一方面…
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私人叫車服務 Uber 日前宣布,獲得一筆12億美元的融資,經過該次融資之後,該公司的估值已達182億美元。這幾乎創下紀錄,已經超越Best Buy、Staples、惠而浦、新力……等老牌大型事業……
相較於其他管理大師,柯維將更多心力放在個人、家庭等領域,其經典著作《與成功有約》不走傳統「成功學」強調「該做哪些事」的老路,他認為任何成功都必須「由內而外」……
電力事業集團FirstEnergy於2014年上半年度盈利能力顯著改善,電力運輸事業部表現突出,營業收入與淨利雙雙成長。
當你發現作家納西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寫《黑天鵝效應》,會以為那是一本開創先河之書。沒錯,《黑天鵝效應》當然是秀逸之作,但黑天鵝效應這個概念卻不新鮮,因為早在多年之前,彼得.杜拉克就很明確告訴我們這件事了……
事實上,過去討論競爭策略的學者,如麥可波特,都是將競爭的焦點放在價值創造這方面,而忽略還有價值分享這一重要層面;若事業經營者只重視價值創造、而忽略了價值獲取,那麼事業的經營將會無以為繼……
一間專門收廢鐵、鋼樑材料的不起眼公司,1965年瀕臨破產,眾人看衰、幾乎再起無望。但在短短幾年之間,竟能脫胎換骨,扭轉命運?
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震盪,美國經過長達6年的體質調整,已逐漸有了成果。近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其強化市場流通性、刺激景氣的量化寬鬆措施,即將功成身退,而近期財經媒體更以《未來5年 只看美國》作為標題,強烈看好美國未來的經濟成長動能。
近日台灣地標 – 台北101大樓成為注目焦點,大股東與二股東互相競逐,爭奪事業裡的三種權力……
克雷頓˙克里斯汀生(Clayton M. Christensen)以「破壞式創新」聞名於世。他在九○年代出版了著作《創新的兩難》,曾被《經濟學人》選為史上最重要的策略管理著作……
在前方等待事業經營者的未來,究竟是什麼樣貌?是繁華豐收的暖春,還是艱辛挑戰的嚴冬?嚴選管理大師,彼得杜拉克的先見之作《動盪時代的管理》,重新加以編譯,是你面對未來不確定性時的經營指南。
1937年,一間名叫史密斯國際 (Smith International, Inc.) 的公司誕生,這間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原本只製造油井鑽頭,卻沒想到,它在半個多世紀之後,引發一場能源革命,完全改寫整個美國……不,幾乎是全世界的能源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