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推出最新的iPhone,曜石黑一機難求,非常搶手。但你知道嗎,每年夏天開始代工廠為了因應蘋果訂單,頻繁「招工」的景況,已有了改觀。
以往,為了及時趕工出貨,代工廠如富士康,總要急徵勞工。但近幾年,他們把重點放在「機器人」,用機器人來取代傳統人力。以2016年生產iPHONE 7為例,富士康就招募了1萬名Foxbot機器人進駐組裝線,目前已經取代一半生產線人力。根據郭董的計畫,未來富士康計畫啟用100萬名機器人。
對製造業來說,始終都在尋求最有生產力的生產模式。以往需要廉價人力,隨著新興國家勞工薪資水漲船高,舊模式行不通,自然得另闢蹊徑。科技應用,便成為工業4.0革新的新力量。
工業4.0的特色是什麼?它不只重視「硬體」,更重視動態資料處理、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yber-Physical System, CPS),意指將計算、通訊、物件融合一體。
過去是強調「人機一體」,未來則是「人機物融合」,透過物聯網科技,打破時空界線,從環境中獲取有用資訊,現在我們看到的自動駕駛系統、醫療監控技術,就是這項科技的起點。
對於製造業來說,新思維的革命,已經萌芽。「先進製造技術」(Advanced ManufacturingTechnology,AMT) 就是其中代表。擺脫製造業混亂汙染的印象,新型態的製造業,將是高彈性、數據導向、成本效益佳的製造流程,它將重新定義全球製造業的競爭力版圖。
國際間頗負盛名的波士頓顧問集團 (BCG) 特別對「先進製造技術」展開研究。他們調查美國年營收10億以上的製造公司發現,其中有72%會在未來五年增加先進製造技術設備。56%的受訪者預估,低廉的自動化成本,可提升其競爭力,進而與低成本國家製造業一爭高下。
工業科技進步,進一步帶動高階製造業返鄉美國。美國總統歐巴馬喊出「高階製造業回流(Reshoring)」可不只是一句口號,背後靠「先進製造技術」來撐腰。
十年前,中國的勞工成本大約是美國的二十分之一。磁吸效應導致工作機會大量外流。根據統計,美國在2001 年到 2013 年之間,約有240 萬工作機會移往中國。
風水輪流轉,隨著中國勞動成本節節升高,綜合考量生產力、物流等其他成本,其實中美的勞工成本,差距並不如想像中的大。製造業回流美國,已成合理的事業策略。而這正是川普膽敢繼續加碼,喊出「要讓工作回流美國」的現實基礎。
現在,像是奇異、波音、福特等大公司,都選擇將生產線移回美國,除了美國擁有更高的人力素質,可以操作先進製造流程以外,另一個原因是,製造地更靠近美國本土消費市場,運輸成本低。根據美國政府統計,這幾年以來,回流的工作職缺高達50萬個以上。
那麼,未來的「先進製造技術」可以應用在哪些層面呢?波士頓顧問集團歸納五項有潛力的科技,值得留意:
首先是「自動化機器人」:透過資訊科技連接控制系統與機器人,並且加上感測功能與標準化介面,增加製造彈性。
其次是「集成計算材料工程」(ICME):這項科技的好處是可以透過電腦,預先在製造前進行模擬或測試,如此一來就不需要試作原型,省時省力。
第三種是「數位製造」:透過VR實境科技,模擬整個製造流程,產線規劃更省時、避免錯誤。
第四種是「工業網絡自動化」:製造設備可以互相連結,相互「溝通」、透過感測自動調整製造條件,這樣一來,過去花費大量時間、反覆調校設備的景象將成歷史。
再來就是「積層製造」,就是一般俗稱的3D列印,應用範圍非常廣,例如飛機、汽車元件、消費性產品。
福特汽車是運用這些新製程的製造業龍頭之一。他們透過積層製造,降低設計引擎部件的時間與成本,因為可以先在電腦上模擬零件、建造原型、實境測試,直到確定一切細節再製造實品。效果非常驚人,可縮短15%-25%的研發時程、降低1.2億美元的研發成本。
另一方面,奇異已經成功運用積層製造流程,為其經典產品LEAP引擎的零件打造「3D列印版」。新零件會較過去輕25%、延長耐用時程達五倍之久、使用的原料也比過去更簡化。
採行「先進製造技術」好處這麼大,難怪眾多公司爭相投入這塊領域。只是我們也不得不留意工業4.0可能帶來的反作用力。
就像過去的工業革命一樣,革新帶來「新」高端工作機會,卻也取代為數眾多的「舊」低端工作機會,失去工作的人,難有機會重新取得正職工作。根據弗雷斯特研究機構的報告,到了2021年,約有6%的現有工作職位、相當於710萬個工作機會,會被機器人取代。
除了製造業之外,運輸物流、顧客服務也是首當其衝的領域。當然,現在就定論這些技術有多大衝擊,似乎言之過早,但當機器人和製程變得更有智慧,利弊結果也隨之而來,如何儘量提高好處、降低衝擊,考驗各國政府和事業經營者的智慧。
圖片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