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經過2008年金融海嘯的震盪,長達6年的體質調整,已逐漸有了成果。近日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其強化市場流通性、刺激景氣的量化寬鬆措施,即將功成身退,而近期財經媒體更以《未來5年 只看美國》作為標題,強烈看好美國未來的經濟成長動能。
該刊列舉數項理由,作為分析依據,以下帶大家快速領略:
經濟成長率持續領先: 美國經濟成長率創兩年半新高、失業率降至金融海嘯前6%以下。根據IMF預估,直到2019年,美國的經濟成長力道,都將領先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
資本投資不斷增加: 金融海嘯後,美國在2009年推出《美國復甦與再投資法》(ARRA),將汽車、能源、生技、醫療列為未來20年的重點產業,近年來已見成果。美國政府及民間投入創新研發的資本持續增加,2014年整體投資金額逾120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3600億元),創2000年以來新高。
能源革命: 美國目前產油量已居世界首位,頁岩革命使美國電力成本大幅下降,製造業回流。目前,美國天然氣發電的成本,僅約過去的一半,包括福特汽車、奇異電器、英特爾都已重回美國設廠,蘋果的iMAC電腦也已經全數回到美國生產製造。
3D列印: 製造業回流,再透過3D列印技術,省去過往開模、運送組裝、運送至消費者的繁瑣供應鏈模式,製造流程更精簡。
持平而論,我們並不鼓勵讀者使用這種「由上而下」- 由國家、區域、產業,進行投資事業內容的選取依據,因為即使是同一個國家、同個產業,也都存在有良莠不齊的現象,這種做法很容易驅使你去找尋已經成為明星、甚至過度熱門的事業。
我們建議讀者採取「由下而上」的方式,確認事業個體的本質,擁有豐沛的創新能量,獨特的事業模式,確實經得起考驗,而且盡可能在自己的利基市場,獲取足夠的利潤。以此角度觀之,美國確實擁有許多傑出的事業,得以勝出群倫。
例如,我們在《事業創新,難不難? 頂尖公司如何善用社群力量,打造獲利新引擎》一文中,分析奇異電器啟動名為「初造」(FirstBuild )的微工廠基地。奇異透過此舉網羅創新構想,有創意的人才獲得舞台,讓微工廠成為共同創作的舞台。
而另一公司惠而浦則採取別然不同途徑,透過內部的點子實驗室「Idea Lab」,有效率探索當前社會趨勢演變和需求,成功打造出一系列精采的生活用品,開創新的市場。
另外,我們也在《「轉彎」技術,改寫全球能源風貌》一文中,詳盡分析美國能源革命並非一蹴可及之事,它乃是如史密斯國際、斯倫貝謝等諸多公司持續創新,周邊生態系統漸趨完備,而至歐巴馬任內終於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且有了持續且豐沛的財務資本投入,這些多年來累積的人才資本,才有逐漸茁壯的環境,而使美國超越中東國家,一躍而為石油輸出大國。
再從「生態多樣性」的角度來看,擁有最多可供選擇的事業所在地,就是美國,根據《MIT Technology Review》發表2014全球最聰明的50間公司,前10名就有過半數是美國公司!
除此之外的其他國家,都很難如此眾多傑出的事業個體、以及豐沛的創新人才,而這正是「由下而上」挑選投資事業內容的最佳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