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一事件(忍痛結束紡織事業)對股東來說,顯示了一個事實,若前提是錯誤的,無論投入再多人的才智及心力,結果還是難逃悲慘的命運。這就像山繆強生說過一句話:「一隻馬可以數到10,會是一匹了不起的馬,但並不會變成了不起的數學家。」同樣的,一家紡織公司持續投資在自身產業上,最多只會是家優異的紡織企業,但並不會成為一個優異的事業。 由波克夏的經驗,以及觀察其他很多事業後,所得到的結論為:一個好的管理成效(由經濟收益來衡量),主要是由投入的事業來決定。如同你所登上的船,與自己有沒有很好的划漿能力相比,顯得更為重要(當然才智及努力,無論對好、或不好的事業來說,都一定有不小的助益)。幾年前我也提出過:「當一個以明智著稱的管理團隊,投入一個以經濟特質不佳著稱的事業,最後可以維持住名聲的,通常是後者。」我對此的觀點始終如一:若你發現自己置身於一艘持續性滲水的船上,將精神花在換乘其他船,可能要比努力去填補漏洞,更有效益許多。更重要的是,巴菲特是結束波克夏的紡織事業,而不是結束波克夏! 早在紡織事業結束的多年前,巴菲特未雨綢繆,便運用波克夏的現金,及早展開投資事業。倘若,巴菲特當年沒有及早展開行動,又會發生什麼事情!? 有個鮮明的對照組,作為殷鑑! 這在下一篇文章 如果當年巴菲特沒讓波克夏及時轉型…… 將會繼續和大家討論。 📧 最新最棒的智能情資,都在這裡,只要留下電子郵件,就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新知,智能到位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