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波動,你看到的是「股災」,還是「購入成本降低」?

截至目前,2018年12月的跌幅,堪比1930年的大蕭條,以及1987年的風暴。3大指數從歷史高點反轉下跌以來波段跌幅均超過10%,其中那斯達克綜合指數累計跌幅更超過17%,更讓很多人心驚膽跳。

消息面傳言不斷,市場則因為美國聯準會(Fed)緊縮貨幣政策、美國政府關門大限近在眼前、原油等商品市場震盪,而使得市場信心縮水。

身處市場行情詭譎多變的迷霧之中,需要的就是「看穿、透徹」(look through)的能力。

以當前的12月風暴來說,除了反映了對聯準會的升息動作之外,另外就是年底將至的正常現象:因為對股市前景不明,許多買方(buy side)不想過年時還要擔憂行情的上上下下,索性心一橫,先賣股再說,至少可以好好休個長假;抑或是跌勢觸動程式交易的設定,執行賣股,又觸動其他程式實行賣股動作,變成骨牌效應。另外則是稅負考量:因為年底前將持股的虧損實現,可以善用其抵稅的效果,若真正想持有的話,可以等明年初再買回來。

這時候,會有許多人選擇明哲保身,選擇讓資金退居「避難」。

但其實,許多人都忘了一件事,其實人類的經濟或許有其榮枯環環,但是長期而言,是向上成長的,如果沒有善加運用機會之窗開啟的時候,把握與雲端團隊合作的好契機,那麼就始終沒有讓事情步上開始的正軌,會一直錯過機會。也就在沒多久之前,還常聽到許多人懊悔沒及時上車、持有更多股票的人,後悔之餘,總會說要等便宜的時候買,但到了這時候卻又忘記現在已經變便宜了,裹足不前。

事實上,股價的主要意義,就是成本。

當市場因為預期心理而調低其價格,代表著與各個事業團隊合作的成本,也因此降低了,過往因為成本太高,而無法與之建立合作關係的遺憾,在此時就可以重新審度整體的客觀條件,把握機會,擴大自己的事業雲端團隊陣容。

行情波動,你看到的是「股災」,還是「購入成本降低」?這時候進場佈局,所需要的成本相形更少,能取得更多雲端團隊的產出能力,只是勇氣要夠,而EQ(情緒智商)也要夠才行!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