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投資」?
巴菲特掌握本質,提出他的見解:
由於搭上了順風車,使我們的投資成果增色了不少。在1964-2014年期間,史坦普500指數由84點,漲升至2,059點,加計現金股利後的成長率,合計為11,196%,如第二頁所示。但在同期,美元購買力的減少幅度,卻是驚人的87%。此一減少意味著,在1965年只需13美分就可買到的東西,目前得花1美元才行(如同消費者物價指數所衡量的)。
股票及貨幣之間截然不同的表現,傳遞給投資者一個重要的訊息。回顧一下2011的年報,我們對投資的定義:「將目前的購買力移轉給其他人,合理地期待未來能得到更高的購買力(針對名目上利得加以課稅後)」。
此一由過去50年所淬煉出來,雖不合傳統、但卻讓人無法逃避的結論是,投入由多元美國事業形成的組合,相較於與美元走勢連動的證券(譬如國庫券),是更為安全的投資。這種狀況在之前的半個世紀,也就是大蕭條與兩次世界大戰接連發生時,更是如此。投資者應該留心歷史,因為某種程度上,對於未來的世紀,幾乎能確定的,就是歷史將一再重演。
「將目前的購買力移轉給其他人」,指的就是壓制自己當下的消費欲望。投資,的確就是一件延遲當下消費行為的事情;你可以觀察到,當代盛起的消費主義,奉行者即使擁有一時看似絢爛的生活,能持盈保泰的人並不多。
過度消費、貨幣貶值……都降低了財富的水位和實質購買力。更深層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將資金、資產,轉為具備恆久生產力的資本。這是投資者的反面對照組。
當代貨幣脫離金本位之後,隨著貨幣供給量破天荒的暴增,實質購買力的下降絕對是必然現象;著名的<貨幣戰爭>裡,作者宋鴻兵寫道:「經濟學家只關心消費物價的通貨膨脹水平,可是高得嚇人的資產通貨膨脹現卻沒有人注意。這樣的貨幣制度是對儲蓄者的殘酷懲罰,這就是為什麼儘管股票和房地產市場非常危險,但不投資將更加危險。」
而充分運用股市此一管道,流暢持有事業股權,讓自己的購買力能隨事業生產力、一同提升,這是身為資源配置者,責無旁貸的職責。
而至於如何避免宋鴻兵所說的「非常危險」的股票市場的風險呢? 老練的巴菲特,緊接在其後的內容說到了……!
【2014年巴菲特股東信延伸閱讀】
1. 阻絕市價對你的干擾
2. 透視盈餘
3. 不侷限本業投資,波克夏更有優勢
4. 波克夏系統的額外優勢
5. 不再受制於本業經驗和命運
6. 擁有「購入部分美好事業的能力」是什麼?
7. 事業經營和投資,怎能井水不犯河水?
8. 如何提升投資事業成長力道?
9. 兩種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功夫
10. 你以為的「停損」其實是…
11. 把你目前的購買力讓給別人
12. 「安全」的投資讓你深陷危險
13. 五種行為讓你承擔高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