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動盪,正是以CP值選擇合作團隊之絕佳契機

自從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加上石油國硬碰硬對決,諸多不安的因素彷彿在市場裡流竄,股市暴漲暴跌幾乎成了近期常態,一日千點上下已經是司空見慣,許多人都在問「這時候該怎麼辦?」

其實,過度糾結於不安情緒,反而會混淆真正重要的事。在這裡我們必須強調,此時,秉持「CP值」的概念,來看待目前市場狀況,最合理,也最理性。

CP值  讓你看得更透徹

什麼是「CP值」的觀念?

也就是眼中不能只看到市價不斷下跌,還需更進一步,透徹了解該股權背後,是有公司團隊在營運、運作而得的Performance,也就是Production Capacity。

cpc1

當然了,許多人只看大盤,或是這幾年風行以ETF來做指數投資,這種做法,對於要去計算出個別公司背後的心智產能(PC),相對來說頗有難度、或可說根本無從計算,這也是最近全球疫情下,所有市場都惶惶不可終日,漲跌隨人喊的被動態勢,因為看大盤、看市場走勢的做法,並不具備估算CP值的條件。

股價是成本

股市進入修正狀態時,也代表市場價格、即投入的成本大打折扣,但由於大部份人,都誤將投入成本的變化視為Performance(績效),也就是標準金融化的思維,但這卻違反了正常的邏輯。就像物價下跌,對於民眾有好處、而不是壞事,但股市下跌,卻讓許多人心生恐慌。

其實,與雲端團隊建立合作,真正的重點還是要看其performance,也就是公司團隊的營運表現,以產品或服務,去打動人心的產出能量(PC,Production Capacity)。

 

CP值和本益比有什麼差別?

從公式上就可以知道,CP值衡量的是「產出能量對於價格的比值」,若能以低廉的成本、取得相對合理、甚至更高的產出能量,則更加划算。

有人可能會問,這和大家常聽到的「本益比」(PE ratio)有什麼不同呢?

「本益比」是許多股票投資者耳熟能詳的比值,和CP值的主要差別就在於「能用股價換取到什麼」的認定不同。事實上,用以衡量產出能量的數據,主要來自EBIT(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息稅前利潤),意即公司團隊的營運獲利;而本益比中所看的Earning,則是淨利(Net Income),此一數字可用財務、稅務方面的手法來加以操控。企業經營史上有關盈餘操縱 (Earnings Manipulations)的案例也是曾出不窮,我們對此數字的認定也會相對保守且謹慎看待。

 

重點在於營運表現

公司團隊的運作,如同開店一樣,重點是營運的成果表現,而不必因為沒有人出高價、甚至還猛砍價,才願意接手經營,就覺得自己的投入不值得。

更進一步以開咖啡店為例來思考,如果咖啡豆價格大跌,雖然讓存貨價值減少,此時若想轉手,不砍價可能還沒人願意接手;但對認真經營的人來說,此時進貨成本降低,但對顧客售價維持不變,在營運表現上反而是有利局面。如果把股票視為咖啡豆的話,也是同樣的道理。對於咖啡店的經營者,咖啡豆價格大跌,不但無需擔心,反而是好事一件了。

因此,綜合上述所說,此時對於大家而言,最為重要的是先具備CP值的觀念,從而審視值得合作的公司團隊,他們可能過去因為市場出價高昂、而令人卻步,此時因為市場缺乏信心,而使CP值浮現出來,這時正是積極做功課、掌握絕佳契機的重要時刻來臨了。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