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上總是很常看到高收入族群的消息,像是成功企業家、科學園區工程師,年收高、財富多,但實際上大家真實收入是多少?真有成長嗎?
根據主計處資料,108 年全年受雇員工每人的總報酬為 74.9 萬元 – 包含薪資報酬 64.4 萬元、非薪資報酬(勞保、健保、退休金提撥等)10.5 萬元。這個數字相較於 107 年,全年總報酬增加了 1.8 萬元,漲幅 2.5%。
不過,這是整體平均值,實際上能達到74.9 萬元收入水準的人,可並不如想像中來得多。
國民收入的中位數是…???
平均值可能受到頂尖高收入族群而拉高失真,因此我們就以主計處 薪情平臺Earnings Exploration & Information Sysetem 所提供的數據來看實況。
實際上,年收入74.9 萬元,與全體受僱員工相比較,是落在前30%這一塊,遙遙領先70%的受僱員工。
如果以中位數來看, 則中間值大約是49.8 萬元的水準,大約每個月4.15萬元。
(圖片來源 – 主計處薪情平臺)
年收入水準隨著每個人身處的不同產業特色、公司競爭力和福利政策,以及個人資歷、能力,而會有顯著不同。而且,我們在 收入 ≠ 所得 一文中也提到,收入其實是與實質所得不同的,實際上還要再扣除必要成本(如所得稅)後,才會是實質所得。
收入難提升,是因為…???
換個角度來說,對於各行各業的大家來說,如果工作一整年,大約收入是這樣的水準,而且年成長率大約2%左右,現在萬物齊漲,面對節節高漲的物價,難免感到手頭窘迫、甚至入不敷出,到底該怎麼辦才好呢?
從本質來看,上述收入主要是靠個人、或與認識的人進行合作(如創業)可拿到的平均收入水準,要再提升,並不容易,原因是因為觸及的顧客群有限,所謂把生意做大,其實就是要把顧客群做大,如果這一點做不到,收入當然不容易提升。
因此,大家可以思考看看,可以用什麼方法,和更多的顧客群加以連結,最好是能跨周邊地區、跨地方區域、甚至跨國、跨產業,能做到如此,就會有另外一番不同的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