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賽局理論的朋友就知道,事實上大多數的關係,都存在有既競爭又合作的複雜層次。看似合作無間的陣營,可能檯面下暗藏許多角力。
大衛.尤飛 (David. B. Yoffie)和郭瑪麗 (Mary Kwak)在哈佛商業評論 < 互補公司是競合還是零和:英特爾與它的「野蠻」朋友 > (With Friends Like These)一文中,就曾深入探討這種關係。
事實上,標題所謂的「野蠻朋友」,指的就是一般人認為的英特爾盟友,微軟。
雙方在PC時代靠著彼此的結盟,攻無不克,儼然就是喊水會結凍的強力陣營。甚至還有”Wintel” 一詞的產生。
但若以為雙方是堅定支持彼此的好伴侶,那可錯了。雙方在檯面下,因為在賽局中不同位置、自身相異的事業模式,衍生互有不同的盤算:
首先,對軟體開發商微軟來說,要支援日新月異的處理器,會增加軟體開發的成本,對微軟來說,這不是個好生意。靠著授權費每年流入現金,才是最棒的事情。
因此當英特爾推出搭載MMX的處理器時,剛好碰上其競爭對手AMD也要推出新產品、要求微軟支援。微軟考量若同時支援兩家公司,將導致其經濟規模整個降低,於是竟要求英特爾將耗費鉅資開發的MMX 技術無償授權,否則不予支援。英特爾手上並無談判籌碼,迫於無奈,只能答應微軟。
這也讓英特爾希望透過搭載MMX的處理器殺手型產品擊敗對手的戰略計畫,威力大減。
英特爾發覺這種互補關係非常不平等,尤其執行長又是有偏執狂之稱的葛洛夫,自然不會甘願屈居下風。英特爾展開新戰略計畫,引進新的互補關係,支持其他軟體廠商開發Linux系統,抬高自己手上的籌碼,不再視微軟為唯一盟友。
多角化策略實施後,明顯增加英特爾l的談判籌碼。
賽局的另一方,還有電腦大廠IBM。
對IBM來說,過去為了擺脫微軟的控制,曾耗費巨資推動自家的作業系統,不成功,於是轉而支持開放原始碼的Linux。
IBM做廣泛的小額投資、積極與Linux社群合作,設立基金會推廣Linux。IBM很聰明,讓Linux維持獨立運的自主空間,不將Linux據為己有。這樣做有極大好處,不讓潛在的合作對象心生疑慮,同時也成功吸引眾多軟體公司優秀人才的支援 。
而這些優秀軟體工程師,是極佳的人力資本,似乎也為日後IBM擺脫硬體、轉向服務公司埋下伏筆。
從這些例子來看,就算實力夠硬的英特爾、IBM,都必須運用軟實力,才能爭取到勝機,何況是實力不夠的其他事業經營者呢?
投資事業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能讓你輕易的增加許多互補性盟友。
一般而言,公司在本業上,由於上下游的關係,累積的結盟關係已經很多。
但若跨出本業以外,是否還有其他結盟關係呢? 答案恐怕未必。
投資事業透過投入資本於其他領域的事業,廣結善緣,既能增加事業外的生產力,無形中,得道多助,增加了許多助益的力量。更重要的是,投資事業對於本業來說,只有合作關係,而沒有競爭關係。沒有野蠻朋友來叨擾,只有好友前來襄助。
【管理文章延伸閱讀】
1. 三大管理定律(1) 墨菲定律
2. 三大管理定律(2) 帕金森定律
3. 三大管理定律(3) 彼得原理
4. 左右人生成功機率的關鍵——你是哪一種心智模式?
5. 創業家必看特輯
6. 管理大師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