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及延伸閱讀
晚退休,壽命短;早退休,易失智……人生後半場,大齡男女怎麼過?
根據英國BBC報導,全球石油巨擘殼牌石油(Shell )做了一個研究,追蹤該公司在美國的員工,他們發現:55歲退休的員工,會比65歲才退休的員工壽命略短一些……
事關生活品質的大事! 你不能不關心的產出能力
藤田孝典 《下流老人》
藤原智美 《暴走老人》
TgeNewsLens關鍵評論:暴走老人來了!日本高齡社會比你想的更可怕
圖片來源
中產階級陷落!? 下流現象的危機與轉機,從日本退休金1季賠掉1個勞退基金談起
近日,一則新聞引起我們的關注,【下流老人會更下流】日退休金1季賠掉1個勞退基金,日本退休金把國民退休所寄望的老本,賠掉了5.2兆日幣。眾所周知,日本經濟陷入衰退已達20年以上,諸多因素造成日本經濟不振,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大膽提出「安倍三箭」的振興方案,目前看來仍未見顯著成效,日本經濟仍在低迷氣氛中遊走。
伴隨日本經濟低迷不振,日本社會的高齡化也值得重視。
日本社會的走向,向來具有前車之鑑。尤其高齡化現象,和台灣目前的走向,非常類似。
根據統計預估,台灣在2025年約有473萬的人年齡在65歲以上(目前約293萬人),達總人口20%以上,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屆時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
這個現象,並非台灣、日本所獨有,而是全世界都將逐漸進入高齡化結構。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接下來首度在人類歷史上出現青年人口的「觸頂危機」。估計到了 2020 年,65 歲以上人口就會比 5 歲以下幼童還要多。
在此氣氛下,日本出現許多社會現象,也就值得留意。
在日本,近年來已經頻繁出現「下流老人」的研究。藤田孝典在其著作《下流老人》(下流老人: 一億総老後崩壊の衝撃)就對日本為數眾多深陷「下流危機」的老人們,提出觀察。
在日文中,「流」這個字有「階層」的含意,下流老人意思就是在生活處境上向下滑落的老人。藤田孝典在日本埼玉縣經營非營利團體,長期對生活貧困者提供支援,對於身陷危機的老人們有第一手的深刻體認。
藤田孝典研究發現,下流老人在生活上得面對三種難題:
首先就是「收入極低」,日常的收入,難以維持生活所需;
其次是「存款不足」,難以應付生活中突發的意外和疾病;
第三是「人際孤立」,這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貧窮」,遇事沒人可商量,遇難沒人可求助。近來小家庭、頂客族興起,少子化加重獨居和人際孤立現象。
換言之,「下流老人」就是指在同時在「經濟能力」及「人際關係」,處於貧窮不足的高齡人士。
藤田孝典指出,就算目前是中產階級,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在他輔導的案例裡面,很多人在年輕時是中產階級,收入非常好,足以過著還算優渥的生活。卻因為種種因素,落入下流。
仔細想想,每個人對自己的未來的想像,應該都是充滿朝氣與希望的吧,總認為未來收入會更多、財產更豐碩,老時過著愉快的退休生活。絕對不會有人會在年輕或中年時就出現「將來會陷入下流老人困境」的想法。
那麼,多數的「下流老人」都是因為那些原因,才意外地身陷困境呢?
最主要的原因有:
1.生了大病,需要高額醫藥費
2.熟年離婚
3.小孩是啃老族
4.無法住進高齡者看護設施
5.罹患失智症身邊卻沒有可依賴的親友
上述原因,使得本身的收入能力和財務狀況急速下滑,甚至可能拖累下一代。
藤田孝典發現,有許多子女因高齡父母生病需要照料,想說本身還有點積蓄夠用,遂放棄原先工作,專心在家照料父母。本來想說等父母恢復健康,再重回工作岡位。卻不料一晃眼,多年時間就過了,父母仍須照料,老本快吃完了,抽不開身回職場。兩代一起滑落下流。
比起有持續工作的男性來說,高齡女性更容易被貧窮襲擊。
學者林萬億指出,歐洲甚至有個專門名詞叫做「祖母貧窮」,指的是女性因長年在家裡忙碌,沒有外出工作,老後無法獲得勞工保險,沒有保障,老年貧窮的風險更甚男性。
下流化的社會,也容易出現暴力現象,日本社會稱之為「暴走老人」。
「老年貧窮」是造成老年犯罪人口越來越多、甚至高過青少年的主因之一;日本時報指出,老人福利金的刪減和近年經濟環境不景氣,使得老年貧窮問題日益嚴重。
根據統計,日本65歲以上的老人,犯下「殺人罪」、「傷害罪」的人數,越來越多。在過去幾乎不可能發生的老人犯罪,近年來卻越來越多。他們的生活,因為日本長年經濟不景氣,再加上老年退休金刪減,生活水準大受影響,心情鬱悶,就像一座堆滿炸藥的倉庫,很容易引爆。
事實上,日本老人的犯罪人數,已經超過青少年。
根據日本時報報導指出,2015年上半年,老人的犯罪人口達兩萬多人,但14到19歲的青少年犯罪人口則不到兩萬人。
日本社會老人「長壽暴力」頻傳,日本芥川獎得主、紀實小說家藤原智美,就對這現象有深刻觀察。
藤原智美的著作《暴走老人》,封面大片留白,只有右上角一個年邁的老人,正在捶桌、大聲疾呼。
他指出,許多日本老人對於社會演變不能適應,對於當前年輕一輩的行為看不過去,再加上本身所面臨的問題壓力,焦慮感加劇,經常喜歡藉機教訓晚輩,認為這是在動盪社會裡維護正義防線。實際上,是在宣洩本身的焦躁不安。
被貧窮襲擊的風險,無所不在。如何才能避免墮入下流呢?
以《東洋經濟週刊》估算,日本泡沫世代,至少必須準備3500萬日圓(相當於1080萬台幣),才能安享晚年。
但事實上,即使準備了千萬退休金,「吃老本」這件事情,還是很難令人安心。
畢竟,活得越長越久,已是趨勢。若是老本準備不夠,比方只準備85歲,卻足足活到9歲以上,這麼多年得吃喝該怎麼辦?「長壽風險」已壟罩在高齡化社會的每一個人。
我們在過去撰寫的文章,「可以不要老的如此無奈嗎?」,曾獲得許多朋友轉載,代表「長壽風險」的危機意識,的確受到重視。
即知即行,我們又該如何如何打造一個無憂的老年生活?
把希望放在國家退休基金上,似乎不是個好主意。就如同我們在文章開頭看到的,日本1季賠掉1個勞退基金,而台灣的退休基金似乎也是問題重重。況且,在「高齡化」和「少子化」的雙重衝擊下,國家財政真有辦法繼續支持龐大的支出嗎,令人存疑。
延後退休計畫,似乎是個方法。日本銀髮族大多很早就有覺醒,他們延後退休、甚至不退休,持續在各行業貢獻生產力,機場、超市、警衛等服務業,都可以見到高齡工作者的身影。
但,要是體力不堪負荷,又該怎麼辦?就算延後退休,也不太可能到了七八十歲,還在工作岡位上,付出勞力工作。
所以,預防此一挑戰的年齡,其實是在45歲至60歲之間,此一年齡層就要為接下來人生下半回合做好準備。
及早展開「第二人生」的佈局
過去很多人看待人生,是讀書、工作、接著退休,一種「階段式」的概念。
最常見的,就是許多的竹科工程師,壯年時工作操勞,壓力大,遂有了退休後再展開新生活的想法。可能是開民宿,或開創自己的新事業。時間點通常落在40歲至50歲之間。
不過,進入知識時代,這種傳統式的人生規畫思維,也得翻新!
其實,人生可以不只是直線思維,做完A階段,再開始展開B階段。當前,我們更需要的是即刻迎接平行化、同時展開的第二人生新局。佈局越多元,越能避免從中產階級墜入下流!
第二人生的概念,最早由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出。
杜拉克研判,在知識經濟時代裡頭,工作者在人生的下半場中,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追求第二人生。
為什麼呢?因為,產業日新月異,典範移轉迅速,昔日的大公司,幾年之後可能就不復存在,比方曾經人人愛用的Nokia,再行動裝置時代幾乎被趕盡殺絕,被完全沒料想過的競爭對手,蘋果、三星等公司打敗。
很多如今尚稱堪用用的工作技能,可能再過幾年,就完全無用武之地。
那麼,如何主動創造自己的第二人生呢?杜拉克提出,有三種方式:
(1) 接續第二個事業
充分發揮原先技能,轉到另一個組織就任。例如原先是企業的財務主管,退休後到社會組織,擔任需要相同核心能力的財務主管。
(2) 發展平行事業
除了主要工作外,還擁有另一份自己的事業。比方,大塊文化董事長郝明義當初就過了兩份事業同時打拼的日子,白天在大型出版社上班,晚上則在了自己的第二個事業,大塊文化,繼續工作到凌晨,才回家休息。一天十多個小時的工作時間,長達多年。
(3) 擔任社會創業者
繼續目前的工作,同時分配部分精力,貢獻社會。由知名作家王文華和企業家張明正共同成立的若水社會企業,兼具事業創投和社會公益的型態,也是一種開創第二人生的方式。
杜拉克也慎重地提醒,倘若希望自己有成功的第二人生,一定要給自己充分的「助跑時間」,意即「在時間還沒到來之前,盡早做好準備」。
對於仍有本業、且無多餘精力照顧其他事業的人來說,運用投資事業,增加產出能力的多樣性,是最好的方式。
我們的合作夥伴,張先生,就是一個運用投資事業,即早開啟第二人生的例子。
他在新竹的高科技公司上班,早些年在工作上辛勤付出,讓他累積了一筆財富。他說,心中一直有個極欲完成的夢想,需要有足夠資源,才得以實現。
幾年前,張先生發現,科技公司的成長性已經趨緩,配發的分紅也大不如以往,距離夢想的實現還有一段距離。此時,張先生及早展開投資事業的規劃,也就是屬於杜拉克所說的第二項,「展開平行事業」。
張先生很聰明地維持本業,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則開始積極培育幼苗,讓自己的投資事業,逐年增加產出能力,自己的第二人生在此加持下,收入能力大幅增加。
經過8年投入之後,投資事業所提升的收入能力,已遠遠超越張先生本業。此刻,他已經充分掌握人生的主控權,可以自主決定人生的節奏,實現夢想。
下流老人的貧困,來自於「經濟」和「人際」的雙重貧困,以及「疾病」、「意外」帶來的衝擊。但若能充分讓收入能力變得多元化,對於環境變化能力的耐受程度,就可提高。
如何達到呢?專精研究「黑天鵝效應」的學者納希姆˙尼可拉斯˙塔雷伯,在他的著作《反脆弱》(ANTIFRAFILE)就指出,必須盡可能讓自己曝露在好機會出現的環境。
透過投資事業,擁有全球各種事業的產出能力,正是一個讓身在海島的自己,盡可能接觸到各種好事發生的最佳方式之一。
因為這些公司的產出能力,正是由全球各地的優秀人才所產生,投資事業等於把自己與這些人才,連結在一起。有了這些堅實的「後盾」,一舉解決「經濟能力不足」、「人際關係孤立」的問題。那麼,我們不但不需要害怕變成下流老人,甚至可以幫助更多人,共享經濟上的成果,在第二人生中,保持足夠的收入能力,足以在老年時經濟獨立自主、生活無虞。
📧 最新最棒的智能情資,都在這裡,只要留下電子郵件,就
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新知,智能到位不漏接!
關係老人生活
可以
開放 宗教團體 各种宗教及活動等(含住宿等)
及各慈善團體 如健康義工點集等(歐洲早已規劃了) 實設 老人互助社區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