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成長陷泥沼,台灣恐步入「中所得危機」陷阱?!
近日中研院發表第14本政策建議書《台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院士王平指出,台灣產業成長陷於泥沼,停滯不前,恐怕有陷入「中所得危機」陷阱的疑慮。
近日中研院發表第14本政策建議書《台灣經濟競爭與成長策略政策建議》,院士王平指出,台灣產業成長陷於泥沼,停滯不前,恐怕有陷入「中所得危機」陷阱的疑慮。
2014年,對沖基金大佬比爾.艾克曼(Bill Ackman)以股東身分,盯上以生產「愛爾蘭肉毒桿菌」(Botox)聞名的藥廠愛力根(Allergan)。他以措辭強烈的語調,猛烈抨擊愛力根的董事會嚴重失職、辜負責任,因為他們「拒絕被Valeant藥廠以538億美元收購」。
台灣上市櫃公司自我突破,獲利能力(也就是「產出能力」)突破歷史新高,固然可喜,但產出能力若放在全球舞台,真的夠力嗎?且讓我們用不同視角來看看……
手裡的錢,為什麼越來越「薄」?明明科技就比起從前進步的多,為什麼仍然得過勞工作、辛苦度日?”97% Owned”「蒸發的貨幣」在謎團中尋找答案,引人深思。
當今的華爾街、金融機構體系日益龐大,儼然成為影響各方事業決策的一隻巨獸,而這個影響是好,還是壞?其實,過於複雜龐大的金融體系,非但不能提振整體經濟、創造價值,反而造成市場巨大動盪,讓經濟更形脆弱!
「下流老人」就是同時在「經濟能力」及「人際關係」,處於貧窮不足的高齡人士;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社會現象?我們又該怎麼辦?
根據財政部提供的資料顯示,台灣上市櫃公司的海外投資收益,近年來逐漸增加;但同時之間,匯回國內的資本卻是不增反減。根據統計,過去5年以來,大約有2兆元的企業海外投資收益滯留在海外,沒有「返鄉」。
彭博公布「全球創新指標」(The Global Innovation Index),前五名為南韓、日本、德國、芬蘭、以色列,亞洲有7國入榜。
經此風暴,更讓社會對「鉅富」、「商賈」的印象,更形崩壞。原來公司賺錢,得這麼不堪?或者,換個說法,公司非得這麼不堪,否則賺不到錢……?
主計處近日公佈台灣1至7月的實質薪資,以數據來看,雖然平均薪資較1999年有增加16.43%,但物價卻大大地提升至17.46%,實質薪資遠不如15年前……
中國電子商務巨擘,阿里巴巴,日前在美國首次公開募股(IPO),馬雲的盛名、加上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的經營成績,使其IPO一登場即造成市場搶購,股價一度逼近百元大關……
我們日前編譯彭博的文章< 多數美國人單身,而且他們正在改變經濟面貌>,美國的經濟學家針對他們人口結構變化趨勢,發現近期的美國「不婚」或「單身」主義的人日漸增加;而台灣是否也有類似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