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性本身不是目的,但在動盪的時代,它變成一種存活的必要之物」- Peter Drucker
■ 不呼吸的鐵人?!
首先對流動性做個簡短的說明,不論是經營一間公司、一家企業或是一門事業,大多都會有短期(類)現金的資本與負債,例如:一家量販商場,積欠90天的貨款就是短期的負債,而顧客因刷卡推遲30天的收入就是短期類現金,而這兩類短期財務項目的一進一出,就形成了這家量販店的呼吸。
任何企業,甚至是任何的事業營運都如同上述的例子,有著自己的呼吸系統,若是呼吸系統出狀況,很可能會立即面臨到存活的風險 – 週轉不靈導致破產,然而傳統的財務分析往往看重的是損益表,或是如資產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等等的投報率指標,卻把公司的流動性忽視掉了。這是一個弔詭的現象,一家紀錄再輝煌的企業,也無法承受流動性發生嚴重問題,這就像是身體再強悍鐵人,也不可能不用呼吸。因此,將流動性放在「企業健康指南」第一章的原因再明顯不過了,連呼吸都有問題的人,應該送往醫院的急診室救治,而非先做詳細的健康評量了。
■ 哪裡看呼吸
歐美日台等各地健全資本市場中的上市櫃公司,都需要公開其營運與財務報告書,從其中就能揭露出每家公司的呼吸狀況與呼吸能力,首先是《資產負債表》 (確切的名稱應該是資本與資金來源表),如下圖:
其中因現金及約當現金、應收款項能立即用來支付短期債務,若是保守評估,可以只先觀測這兩個項目,或是了解此企業的存貨銷售狀況不會有問題,也可採用流動資產 – 而這就是企業在年報紀錄時已吸入的空氣量,而往下看到流動負債部份,就是企業即將呼出的空氣,藉由這兩個項目可以簡單的看出企業的呼吸的現況,然而傳統的流動性分析經常只觀測這點;事實上,呼吸能力有時比呼吸狀況還透露出更多關於企業健康的資訊,而這項能力則可觀察經常被忽視的《現金流量表》,此表有三個主要項目,營運活動的現金流、投資活動的現金流與融資活動的現金流,快速檢視呼吸能力的一種方式是觀察此企業的營運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是否為正,若為負則表示此企業可能以融資或是出售資本來換取現金,這種狀況就如同呼吸能力不佳的人,需要依賴氧氣面罩或是降低耗氧量來換取生存空間。
這就像在游泳時,若一口氣能吸的多,短時間不換氣也不會有大礙,或是換氣技能級數很高,就算這口氣不長也不需過度擔心;而股東們(更確切的應該說是事業主)在檢視自己或是有意投入的企業時,也可以用這樣的思維去觀察目標企業的呼吸能力與呼吸狀況。
■ 呼多少? 吸多少?
是的,在健康檢查時,絕對沒聽過醫生告訴你說 「你一口氣吸好多,都不呼,真是健康。」或是「你一口吸的氣是呼的2倍,不用怕會斷氣!」 這類的詭異評語;然而在財務分析中,經常把流動性曲解成如此,常見的流動比率或速動比率要大於2,或是事業主盈餘(自由現金流)越多越好,事實上這都是存有誤導的分析意見,如同杜拉克在《動盪時代的管理》一書中提及到的「流動性本身不是目的,但在動盪的時代,它變成一種存活的必要之物」,的確,呼吸是存活的必要元素,但並非企業健康成長的唯一元素,因此在檢視時,無須過分限制呼吸系統一定要時時刻刻維持在特定的比率,反而更應該去思考,企業的呼吸狀況與呼吸能力能否在劇烈變動的情況下維持下去。
■ 順暢的呼吸
那要怎麼了解企業,甚至是各種事業是否能夠維持順暢的呼吸呢? 提供一些供各位參考的邏輯 –
1.若發生營運活動減少或中止的事件,企業的(類)現金還能支持多久? (相較於支出)
2.上述事件的可能性有多高,且多頻繁?
3.其過去的呼吸紀錄是否平穩? 若有不穩其原因何在? (有無投資活動資金暴增的情況?爆增是指過去數個會計年度的淨營運活動資金都不足以支付暴增的支出)
4.通膨或通縮時,對企業呼吸的影響?
例如企業發生停工事件,營運活動的現金流量可能暫停,然而短期債務仍有償還的義務,如此情況能支應多久呢? 120天? 360天?甚至更久? 又或是利息若提高20%,會否出現周轉不靈呢? 許多導致企業流動性不足的問題都曾發生過,因此也能以過去的事件作為出發點,觀察企業在這些事件中,是否能維持順暢的呼吸。
■ 牽一髮動全身的呼吸系統
事實上流動性在企業營運中變動的很快,而且常是領先各項系統,這道理跟人體循環系統一樣,任何一個系統出狀況,幾乎都會對呼吸系統產生影響,如下表:
這樣的對比其實並非巧合,如同前文說明的,企業是由人組織而成並跟人存活在同一個世界的有機體,自然也具備了人體的五大循環,而流動性 – 呼吸系統更是五大系統中直接攸關存活的關鍵,而現今無論資本市場評價或事業管理上,也越來越注重於此,接續我們也會加入一些檢視企業呼吸系統的實例,用更具體的方式跟各位一起探討企業健康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