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事業產出能力,小股東也能成為大富翁

波克夏史上最大的收購案 11月3日,也就是幾天前,美國併購史上發生一件大事:以巴菲特為首的波克夏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 Inc.) 同意以現金搭配股權的方式,用每股100美元 (較11月2日收盤價溢價近24美元),傯價約為340億美金,購入美國第二大鐵路公司—伯靈頓鐵路公司 (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 Corp.) 77.4%股權,加上原本波克夏2006年就持有該公司22%的股權,使巴菲特成功收購該公司。此為波克夏公司歷史上金額最大的一筆收購案,也顯示巴菲特對美國經濟及企業營運能力所抱持的信心。 別人收購公司跟我有關係嗎? 普羅大眾一定會想:以上的這個案例,金額龐大到近乎天文數字(超過一兆新台幣),不要說個人了,99%的公司應該都無法一次支付,當茶餘飯後話題聽聽就好,與我何干?! 大家除了在旁瞠目結舌,驚嘆連連外,疑問亦油然而生:我也有能力擁有好企業嗎? 如此做要付出多少高額代價? 但其實,巴菲特領導的波克夏公司所做的事,我們也都可以仿效:成為好事業的股東,並讓這些事業成為創建投資事業的最佳途徑。 就算僅持有1股 權益也和大股東一樣 這時候就會有人有疑問:我只持有如同九牛一毛的股權,哪能跟那些大股東比?但事實上,若擁有公司部分股權,與完全持有的權利義務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經營控制的權利。 這話怎麼說呢? 當你成為公司的股東之後,即使僅擁有少少的1股 (台灣稱1,000股為1張),在公司獲利的情況下,每年年底所得到的盈餘分配是按比例分發,舉A公司截至2008年底的財務報表為例:
            2008年12月     單位:元/台幣
資產負債表
總資產
1,000萬
負債
500萬
   
股東權益
500萬
   
股本
200萬
       
損益表
 
營收
2,000萬
 
 
銷貨成本
1,200萬
 
 
營業費用
400萬
 
 
利潤
400萬
 
 
100萬
 
 
稅後淨利
300萬
 
經結算,A公司在2008年整年共賺得300萬的盈餘,因隔年並無資本支出的預算,故打算全部發還給股東。重點來了,公司營運的成果,並非只有經營者才得以與擁有。每位股東皆可以按比例享有該事業的產出能力,所以就算1股的股東也能享有 (假設成立之初,每股成本10元,共有200萬/10=20萬股) 1/20萬*300萬=15元的事業產出成果。 經營權,真的重要嗎? 實際擁有與掌握公司,代表在公司營運上具有控制權,並意味著擁有以下權力: 1.參與營運決策權:挑選優質的經營團隊、掌控企業營運方向 2.盈餘分配權:可分配盈餘,例如:分發給股東、再投資或留在帳上 3.會計盈餘的認列:擁有超過20%的股權可將被投資盈餘認列在自家帳上,擁有超過50%的股權可將被投資公司列入合併報表編列。 對我們一般大眾而言,擁有以上的權力未必是件好事。怎麼說呢? 簡單歸納兩項要素,你就會懂:
  1. 時間:一個人一天只有24小時,經營企業並非如此簡單,事業做越大,所需耗費的精力越大,可以從報章雜誌獲知,大企業家如郭台銘等,都是孜孜不倦的在經營本業;對我們一般人而言,必然需要犧牲許多自己的生活品質。
  2. 能力:經營事業,需要對該產業非常熟悉,並具有果斷下決定的能力,它必須是經驗的傳承(第二代)或是在該領域耕耘多年,才可能產生獨特的經營手法或是創新的概念。並非所有人都具備這樣的條件。
該給的不會少 以上例證,足以說明不管是完全擁有一家公司或是一小部份的股權,在經濟上「享有」的意義是一樣的,如果公司營運的好,不可能只會讓擁有者吃大魚大肉、小股東只能分一杯羹而已;每一位股東都是站在「擁有所有權」的基礎上,透過公司永續的營運分享事業的產出能力。 建立事業,成為好事業的股東並非夢想 綜合以上論述,股東既然該擁有的權益與其他人一樣,又不用操心營運,有何不好,反而多了時間,多了自由度,但重點要選對公司及其經營的團隊。 誠如巴菲特的控股概念,他旗下將近80家公司,難道他有那麼多時間掌握每一個營運上的方向及細節嗎? 當然沒有,他所做的是選擇好的經營團隊,放手讓其發揮長才,展現績效與成果。 所以對我們來說,是否擁有整間公司、掌握經營權,並不重要。放手讓好的經營團隊去思考策略、去幫我們創造產出能力,至於那些專業複雜的經營問題就由他們去解決。我們要做的只是選對經營團隊,並持續觀察公司發佈的營運成果,相信即使是小股東,透過投資事業的建立與累積,也能創造大盈餘,成就大事業。 📧 最新最棒的智能情資,都在這裡,只要留下電子郵件,就能在第一時間獲得新知,智能到位不漏接!
Loading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