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快更好!軟體業如何透過敏捷短衝成大事

sp軟體產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蘋果執行長庫克甚至在媒體採訪時就表示:「學程式語言,遠比學英語還要來得重要。」而軟體產業運作的是一套全新、完全不同於工業思維的做事方法,例如敏捷法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而來自瑞典的串流媒體巨擘Spotify更是其中佼佼者。

Spotify當初是著名的獨角獸俱樂部成員,意指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新創公司。而它在2018年4月上市之後,市值一舉衝破200億元以上的大關,顯然這隻獨角獸已大幅進化,這間公司幾期積極靈活、快速因應顧客喜好推出新服務而聞名,關鍵在於他們實施敏捷法,快速創新達陣。

Spotify辦公室最主要的設施是會議室和各類白板,該公司創立者Daniel Ek原本是遊戲公司的工程師,對敏捷開發程式十分熟習,他們將「創新」視為組織DNA,從2006年創立以來,不論從產品開發、行銷、一直到管理模式,整個公司幾乎都是透過敏捷法運行。Spotify並沒有固定的敏捷模式,也不在意所謂標準,他們唯一念茲在茲的是如何創新完成「顧客想完成的工作」,像是隨便點開就有喜歡的音樂類型大集錦、深夜回到家想放鬆一下的音樂、或是組建自己的特色歌單在PARTY上分享同好等,快速製作新功能、滿足這些細緻的需求,是Spotify最重要工作。

因此在Spotify內部,有為數眾多的「執行小隊」 (Squad),數個小隊會被組合到一個「聚落」 (Tribe),聚落中的各小隊成員,還可打散組成分會 (Chapter),可以在不更換管理領隊的情況下交換到別的小隊的位置。此外還有跨聚落連結分會的「公會」 (Guild),通常是透過對某主題有共同興趣而組成,可以交換情報知識,互通有無。

sp 1

Spotify裡的各種連結組織:

  • 部落 (Tribe):小型矩陣。 這是最基本關注產品交付和品質的單位。
  • 分會 (Chapter):以能力劃分領域,如品質協助、敏捷指導或網站開發。
  • 公會 (Guild):一個小型的社群,目的是讓整個公司裡對同樣特定領域有興趣的人聚集在一起,分享相關知識,可以隨時自由加入或離開。

其實所有組織架構圖都是只存在思維裡的產物,人員應該運用架構提升產出,但不是反過來執著於架構或被架構所限制,才能隨時調整與變換自如。Spotify主要專注的是要建構出超越階級型組織架構的社群,管理團隊追蹤進度的方式不是設定規則或步驟,並期望所有人遵守,而是盡量依照執行的方式進行簡化:鼓勵小型與較高頻率的產品版本更新持續推出,因此他們改變了網路程式設計的架構,使用編碼嵌入式框架,讓每次都可以遞交出獨立版本的改版。Spotify的網絡瀏覽器,其中每一部分就像一個網站的框架,每個小隊都可以直接發布自己的創作。 他們根據自助服務模式有三個不同的小隊。

  • Feature Squad: 某一產品特性範圍研發小隊
  • Client App Squad: 改善產品在平台上架的效益
  • Infrastructure Squad: 專注在為其他小隊擁有更有效的工具與流程

sp 2

接著將產品劃分為很多可以推行給顧客的階段型版本,有如一節一節載送物品的車廂,例如每個應用程式會有一系列車廂,通常在每周到每三周間會有新功能發行。而有時候Spotify的開發團隊會趁新版本發行時,在其中放入隱藏功能 — 就是還未百分之百完成的功能,搭載在程式中但隱藏起來不開啟,所以使用者無法使用其功能,但可以讓設計者提早了解跟原有系統融合是不是會有問題,若發現問題可以提早做障礙排除。

有時候Spotify開發團隊會趁新版本發行時,在其中放入未完成的隱藏功能,隱匿在程式中但不開啟,讓設計者提早了解新功能與原系統是不是會有融合問題,可以提早做障礙排除。這種開放又大膽的Spotify敏捷風格,值得眾多習於傳統製造業模式的公司作為學習的參考!

 

圖源:https://medium.com/project-management-learnings/spotify-squad-framework-part-i-8f74bcfcd761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