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 創新企業是現代「守財奴」

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普倫德提出觀點:事業裡最重要的資本是人力資本。企業裡金融資本過多,是人力資本和事業模式反映的結果;金融資本在目前資本過多的世界哩,反而是最無關緊要的一件事情。

 

換個角度來看,企業裡的資金,只是一種取得人才資本的「代幣」,若不能理解其中的真正意義,而一昧追求金額的增加(即當成一種資產、金錢或財富),稱不上是明智的做法。

 

capital-structure-252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約翰•普倫德

近年來,世界各地的企業都在囤積現金,其中尤以美國企業為甚。至少從15年前起,美國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比例就開始逐漸上升,以至於美國上市公司成了全球經濟中的守財奴。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 Louis)的胡安•桑切斯(Juan Sánchez)和米爾詹•尤爾達居爾(Emircan Yurdagul)的調查研究,到2011年底為止,這些公司囤積了將近5萬億美元的現金。

 

如此大規模的現金儲備,令美國公司對安全資產需求增加和利率下降難辭其咎,而這兩點都刺激了美國的房地產泡沫。但美國企業沒有遭受中國等儲蓄過度國家受到的指責(中國官方儲備達3.5萬億美元)。不過,與中國和日本這些國家相比(中日迅速增長的企業儲蓄令全球失衡不斷加劇),美國公司的現金儲備存在著根本上的不同。

 

企業儲蓄由折舊和留存收益構成。過去20年裡,中國政府多數時間都在鼓勵國有企業不分配利潤,這樣有助於增加留存收益。由於缺乏發達的金融市場,企業也更依賴內部融資。而日本已是成熟經濟體,其投資機會不足以吸收國內儲蓄。

 

與之相比,美國企業的貪婪是由科技公司帶動的。我計算了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谷歌(Google)、思科(Cisco)、甲骨文(Oracle)、高通(Qualcomm )和Facebook的現金和短期投資總額,目前高達3400億美元,比2000年初增長了將近4倍。與其他囤積現金的多數公司相比,這些科技公司有什麽不同呢?答案就是科技公司的借款非常少,或壓根沒有。拿蘋果舉例,其流動資金從5年前的245億美元增加到今天的1298億美元,讓這位“魔法師的學徒”(Sorcerer’s Apprentice)提高了不少身價。

金融危機之後,全世界一直苦惱於需求不足,此時美國企業這種存錢癖就損害了公眾利益。隨著成百上千億美元的企業儲蓄全部投入到貨幣市場基金和債券上,美國對股權投資的現行財政和監管偏見將會被再度扭曲。他們的做法還給我們留下一個悖論。在這個時代,激動人心的科技革命幾乎讓一切變得數字化,可為什麽這顆行星上最成功的創新公司,表現得像巴爾扎克(Balzac)小說里的吝嗇鬼一樣呢?怎麽可能沒有足夠的投資機會來吸收這些錢,而且這些錢大部分現在的實際回報率為負。

 

其實在歷史上,我們就曾經歷過這種情況。20世紀30年代,約翰•梅納德•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曾擔心,商人反復無常的天性會令經濟變成他們手中的人質。凱恩斯認為貨幣的價值儲藏職能會帶來問題,因為它允許企業家面對不確定因素時,可以撤回投資。他還抱怨資本主義制度的經濟增長,是靠著“對金錢的迷戀”(用他的話說)來驅動的。

 

反觀今天的囤積現象,不是個別企業家貪財,而更像是集體自戀。不過在金融危機之後,恐懼和對未來的不確定無疑也構成儲蓄速度明顯加快的部分原因。而且在一個快速變化的全球化市場里,對於競爭格外激烈的科技行業,現金所提供的靈活性尤為重要。

預防動機並不是刺激現金意識的唯一因素,公司治理可能也是一大因素。蘋果、微軟、谷歌可以免受敵意收購的困擾。許多科技公司都採用雙重投票權結構,公司創始人即使只有少數資本也享有投票控制權,因此就沒多少提高股息的壓力——盡管股東維權人士卡爾•伊卡恩(Carl Icahn)希望能從蘋果多擠出些錢來(他最近買了這支股票)。

有些人認為,由於大部分現金存在美國本土以外,因此稅收是這個問題的根源。美國對把錢匯回國內有嚴苛的稅收規則,這的確為資金沒有迴流到美國提供了一種解釋,但絕對解釋不了為什麽它沒有用於投資。畢竟全世界的投資機會並不只局限在美國。

 

這種集體節儉最為合理的解釋,貌似只能是信息技術、社交網絡等公司不是靠金融資本,而是靠人力資本來推動的。類似谷歌或LinkedIn之類的企業堪稱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反面,而蘋果或微軟的資本密集型工業流程實質上已經外包出去了。這契合了一個事實:最大的現金囤積者也是大型研究與開發的資金投入者。

 

此類公司主要借助股市為風險投資家提供退出機制,或者獲取收購所需的資金。而且他們還能合理辯稱,對於靠人力資本推動發展的企業來說,讓金融資本持有者(在儲蓄過度的世界里比比皆是)擁有企業全部控制權是不合理的。

 

隨著經濟復蘇,預防動機必將漸漸減弱,但是在這個美麗新世界,外界仍將迫使美國的科技奇才們把商業投資吸收不了的現金都吐出來。在資本主義的最新運轉中,這還真是件新奇事。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