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大師: 麥可˙波特

麥可˙波特專研各種領域的競爭力議題,從事業個體到國家產業競爭力,以嚴謹、系統化的「五力分析」等工具,為組織在激烈競爭的態勢中,找到足以立足的市場定位。

 

麥可波特在26歲便成為哈佛商學院史上最年輕的教授。波特強調,組織的生存有賴其「價值鏈」中的價值傳遞,組織需要善用這些優勢,拉高對於市場後進者的進入門檻。波特形塑近代組織「護城河」、「競爭優勢」的思維。

 

儘管麥可波特的學術地位崇高,近來也有研究策略思潮的學者指出,多數討論競爭策略的學者如麥可波特,是將焦點放在價值分配這方面,而忽略還有價值創造這一層面,這使得事業的經營陷入紅海競爭,長期來說,市場參與者將會因為微利化而難以永續發展。

 

此外,也有人指出,麥可波特提出可以保護既有經營利潤的「護城河」,在全球化時代的跨產業、跨疆界的經營環境,只能存在於理論世界,難以落實在現實,因為當前如蘋果、Google等公司都是透過不斷創新以擴大價值圓餅,而非固守競爭疆界。

 

批評聲浪在2012年麥可波特創立的企管顧務公司聲請破產並負債5億美元時達到高峰。

 

近年來,麥可波特的思維轉向,雖然依然強調競爭力,但卻明顯將將關注焦點轉移到價值創造,他選擇以社會責任作為切入點。

 

不同於過去社會責任流於打高空的傾向,他提出的「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CSV) 更為實際,主張好的社會責任要能融合其事業策略,並帶動相關生態圈的整體成長。

 

例如雀巢公司進入新市場時,便會致力於提升當地酪農生產技術,並提升其生活水準,無形中擴大當地市場消費能力,創造多方共贏、創造價值並共享的新競爭力。

 
 

 
 
 

Related Post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